古代人眼睛近视了竟被这样对待 古代人近视没有眼镜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05-11 10:24:16   来源:医易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古人读书刻苦,眼睛难道不会近视吗?答案是有,只是数量少一些而已,就是发现,也不知道啥叫近视。在那个没有眼镜没有激光治疗术的时代,要怎么熬过被老眼昏花和近视眼折磨的漫长岁月?

蜡烛用不起

白天读书自然光没什么大问题,眼睛劳损大多发生在夜读的时候。

蜡烛被正式发明大约是在唐代,白蜡是寄生在女贞树上的雄性白蜡幼虫的分泌物。

白蜡熔点是82.9℃,质地硬而脆,燃烧时不至于变成液态,这个时期蜡烛才能被做成细长的柱状物使用。白蜡在明代时产量大增,从而取代蜜蜡成为制取蜡烛的主要原料。

虽然蜡烛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形态,但是因为生产成本高昂,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蜡烛的。

北宋时期秉烛每根400文,常料烛每根150文。按照北宋当时的物价来看,10文钱就可以买到一斗粮食,也就是现在的12.5斤。一根秉烛可以换500斤粮食。按照一晚平均烧3根来算,秉烛夜读一晚上就要花费1200文,合1500斤粮食。

普通老百姓哪里有钱买秉烛?他们晚上照明多用油灯。宋代的灯油一般为植物油,这些植物油既可用来食用,又可用来点灯照明。“庆元间,油钱每斤不过一百会”,即一斤灯油100文钱。宋代读书人乔行简酷爱读书,常常夜以继日,“每夜提瓶沽油四五文,藏于青布褙袖中归,燃灯读书”,如此可见燃灯一晚耗费灯油大概值5文钱,比起蜡烛确实要便宜很多。

更穷一点的连灯油也烧不起,只能在晚上映着月光读书。

由于光线暗,加上灯油燃烧时冒出的黑烟,为人熟悉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诗人杨万里、黄庭坚、陆游等都是重症眼疾患者。

古人创造的治近视方法

不少现代读者熟知的历史名人都是“近视眼”。如“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和欧阳修,视力都不好。

韩愈曾在文章中提到自己视力不好。在《祭十二郎文》中韩愈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欧阳修的近视眼记载则见于南宋叶梦得《石林燕语》一书中,称欧阳修“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因为视力不好,欧阳修很苦恼,他曾在《读书》诗中说:“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唐宋两朝的文化名人杜甫和王安石也曾对视力下降感叹不已,他们在各自的诗中曾不约而同地用了“老年花似雾中看”一语。

视力下降大都是用眼不当造成的,与读书过度有关,苏辙在《夜坐》诗中便称:“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陆游也有同样的感觉,他曾在《夜坐闻湖中渔歌》中感叹:“少年嗜书竭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

所以,古人认为纠正视力的最好办法是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刘禹锡建议减少阅读以保护和恢复视力,他在《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诗中提出:“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另《本草纲目·葛蒲》记载:“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菖蒲在古代被誉为“花草四雅”,可不单单是因为观赏价值高,主要是因为它有吸收有害黑烟的功效。

也有人直接从灯油上着手,把普通的植物油换成枸杞子榨出的油,宋代赵浩《养病漫笔》记载:“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

老少咸宜的方法是外洗法。外洗法就是打一盆热水,用双手将水洒在紧闭的眼睛周围,据记载苏轼本人因写作过劳所患的目痛,“沃之而愈”,邵兴宗长期坚持洗目,“令昏目复明,遂能读小字。”

有没有效果不好说。至少从讲卫生这一点上,是不错的。

古人还通过医药手段,如通过针灸、服药来恢复视力。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六上(七窍病上)中,列出的医目、护目、明目诸药方多达71方,不少都是很好的视力保健品,如有一种加了磁石和朱砂的“神曲丸”,“主明目,百岁可读注书方”。

还可以药补加上食补。《本草纲目》记载多种药物有明目助读的功效,比如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槐实“令人可夜读书,延年益气力”,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

各种医学典籍中也记载了不少方剂用于治疗眼疾。熟地、黄连、决明子、没药、菊花、防风、羌活、肉桂调制而成的地黄丸;巴戟天、肉苁蓉、五味子、枸杞、菊花组成的菊晴丸等等。

还有一种是火骨针灸法,大小骨针,用前先用火烤,刺入对应穴位,即可治疗眼疾。《针灸易学·眼目门》《奇效良方》《针灸问答》都提示,灸大小骨空穴七壮,可以治愈多种眼疾,如眼睑赤烂、迎风冷泪等等。

古代没有眼镜吗?

那么,古代真的没有眼镜吗?当然不是。

眼镜出现之前,中国人民已经发明了读书必备利器:放大镜。国内现已发掘的最早的镜片是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出土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镜,该镜直径1.3厘米,嵌水晶直径1.1厘米,边厚0.2厘米,中间厚0.3厘米,可以放大物体5倍。

而真正意义上的眼镜传入中国是在明代宣德年间,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获得了极大发展,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促成了眼镜的发明。此后,眼镜被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清朝后期真正流行开来。

清代的眼镜片有水晶、茶晶、墨晶及玻璃之分,镜片一般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眼镜架梁有金、银、铜、骨、玳瑁、牛角、黑漆木描金花边及丝绳等材质。眼镜盒有圆形、椭圆形、桃心形、长方形等,质地有绿鲨鱼皮套、丝绸、紫檀木等等。

清代早期眼镜一般都用来进贡,只有皇族才有资格享用,中期以后我国有了自己的眼镜生产作坊,产量有所提升,但还是主要用来进贡,皇帝会把质量一般的作为赏赐赏给有功的大臣,得到赏赐的大臣会把这视为无上荣耀。

古代人近视没有眼镜怎么办

近视在古代属于“富贵病”

现代人近视的主要原因无非两个:

第一,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第二,学业负担太重。

古代没有电子产品,而且古代的大部分人都不识字,也没有多少人读得起书,书香门第毕竟少,一般只有家庭条件好或者有地位的人才读得起书。即便读书,人们花在读书上的时间也很少,像那种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读的读书人毕竟是少数,这就决定了古代不存在形成近视眼的大环境。再加上古代读书人书写用的是毛笔,用毛笔写字,眼睛距离字的距离较远,写的字也更大,这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预防效果。

因此,在古代,近视是一种“富贵病”。

古人近视了怎么办?

尽管近视是一种富贵病,不过随着印刷术的问世和科举制的实行,为了考取功名,文人们就不得不挑灯夜读,因此,唐宋之后,近视的文人墨客也逐渐多了起来。

比如唐宋八大家中,至少有两人近视:一是白居易,白居易年轻的时候勤于看书,经常挑灯夜读,唐朝的照明工具无非就是蜡烛或者油灯,而不管是用蜡烛还是用油灯取光夜读,对眼睛都是不小的损害,所以白居易晚年时就为高度近视所苦,有诗云: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年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另一个是欧阳修,南宋人叶梦得曾记载:欧阳修近视后,读书很困难,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眼镜,所以欧阳修就找了一个书童,听书童朗读。“砸缸少年”司马光也是近视眼,他曾自言道:“素有眼疾,不能远视。”

可以说,在近视眼镜没出现以前,近视对于文人而言可是一种巨大的折磨。那么,近视眼镜没有出现之前,古人近视了怎么办?

第一,吃药扎针。吃药,吃的是一些明目助读的药物,有的是药丸,有的是中草药,前者的典型代表是“曲神丸”,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就记载了“曲神丸”,它专治视力不好,其功效是:

“主明目,百岁可读注书方。”

除了药丸,许多中草药也有“明目助读”的功效,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不少药物: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槐实——令人可夜读书;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

而所谓扎针,其实就是针灸。

俗话说,目为肝所主,肝开窍于目。

中医古籍《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灵柩·脉度篇》也有类似的记载:“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无色矣。”

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人看来,视力的强弱和肝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还提出“肝受血而能视”,所以治疗近视的关键就是“疏肝养血”。

针灸治疗近视的具体取穴是眼周局部、四肢和腹部的穴位,提供刺激这些部位,可以起到舒筋活络、行气养血、补益肝肾之阴血之类的作用,对于治疗近视有一定帮助。

第二,改变环境。吃药扎针,主要是治疗近视患者,而改变环境,更多的是预防和缓解近视,具体方式有很多,比如李时珍说,放一盆石菖蒲在桌子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这是预防。

而宋代的赵浩则喜欢用枸杞油点灯缓解近视,例如,赵浩的《养病漫笔》中就有记载:

“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

除了治疗(吃药扎针)、预防和缓解(改变环境)外,有的文人近视实在太严重,这时候就只能像欧阳修一样请书童念书了。

古代其实也有近视眼镜

眼镜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宋朝,比如宋朝《洞天清录》中记载:“靉靆(音同‘爱戴’),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这里的靉靆实际上就是一个放大镜,只有单个镜片,没有镜架,用的时候得用手举着。

到了明朝,眼镜的制作工艺突飞猛进,这时候的眼镜有镜架,而且是双镜片,甚至还可以折叠,但由于明朝的镜片是由石英、黄玉和紫晶等珍贵材料制作而成,成本较高,往往只有极少数人才可以使用。

而让眼镜平民化的是一个叫孙云球的人。

孙云球,生于明末清初,他和一般的读书人不同,一般的读书人钟爱四书五经,读书只为考取功名利禄,孙云球则偏爱西方几何和物理学,此人十几岁就跑到杭州学习制作镜片的技术,经过数年的摸索和研究,孙云球创造性地采用水晶为材料,磨制成各种凹凸镜片,甚至还根据近视、远视不同情况,让人们可以配到适合自己的眼镜。

摆脱了高级材料的束缚,眼镜的价格也开始直线下降,到了顺治年间,最便宜的眼镜甚至还不到十文钱,除了民间,眼镜在宫廷中也颇受欢迎,原因无他,因为像康熙、雍正等皇帝,像纪晓岚等文臣都是近视眼。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尚女人
育儿知识
生活百科
减肥方法